作者:韓洋 / 日期:2012-08-06
微軟公司副總裁兼CIO Tony Scott是一個非常智慧的人,他拒絕和CEO討論IT成本的問題,認為IT不應該談論成本,而是應該談論IT提供服務的價值。在滿足業務部門需求、為業務部門提供適當的IT支持方面,微軟CIO Tony也有許多“工具”。
從最簡單的說起,第一個叫“滿意度條款”,這其實是借用了銷售的理念,就是跟內部客戶即業務部門的關鍵大老板,進行服務溝通,也可以說是“討價還價”,先簽合同,形成一個類似契約關系的東西,這個“條款”指的是為滿足業務部門這一年達到業務目標,IT要做哪些東西,業務部門對IT做的這些東西的滿意度等等。
第二個工具是以成本作為落腳點,起初業務部門的戰略目標是什么,業務部門用精準的語言描述出這個部門的戰略方向,業務部門到底要做什么。比如這一年業務部門的成本要從多少降到多少,比如財務的比例、現金流要增加多少,業務部門的目的是增加新的收入或進入新的市場,或拜訪更多客戶等,描述出種種業務需求。
第三個工具就是微軟的多年發展路線圖,通常微軟選擇制定三年的規劃,第一年的目標非常明確,要加什么軟件,它的功能是什么,第二年微軟要做的這個東西可能稍微模糊一點,沒有那么清晰,到了第三年就只是更加方向性的描述。也就是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長期目標是站在戰略層面,短期目標會更加具體。
最后一個工具比較復雜,它借用了財務的概念,叫做“書面發票”。“書面發票”包括幾個內容,第一是成本類的,成本類又分成兩大類,第一大類叫均攤成本,第二類是直接成本。
均攤成本主要是兩種類型的IT服務成本,要么是很難往某一個具體的業務部門用戶上靠,要么是成本太大。比如SAP的CRM或ERP,這個初始的投入成本很高,所以就簡單的把它作一個平均化,基于微軟總體員工數,把均攤到每個人頭上的成本算出來,還有網絡帶寬這樣的成本都用這個方法算出來。把這一年的“書面發票”這部分數據展示出來,向用戶展示在帶寬使用的優化方面,成本節約了多少等等,這個是可以量化的數據,把績效體現出來。
直接成本是可以具體到某一個業務部門,比如這個業務部門為實現某個業務目標,IT為這個部門專門編制了一個業務流程,提供IT服務支持、建立IT應用,這個成本是可以直接分配給具體的業務部門的。
真正神奇的地方在于,當業務部門的負責人找到Tony,提出給他們開發一個新的應用,以前IT部門會說,開發新的應用業務部門要給IT多少錢,現在不這么說,因為有了“書面發票”,均攤成本是多少,直接成本是多少就非常明了,而且直接成本里有很清楚的明細,比如給業務部門提供了多少IT支持的服務,給業務某個新應用進行開發的時間等等,這些都可以展示出來,告訴他,這些錢全都是已經花了的,如果要開發這個新應用,按照既有方式要花這些錢,但是如果用新的做法,你不需要付均攤成本,省下的那些錢可以用于新的應用和開發去。
這樣就換了一個方式,以前業務的人說IT花了太多錢,現在我把這個產品單列出來,讓他選擇,這時業務部門會很高興,他覺得IT部門幫了他,而且完全是幫他省錢。有這樣的“發票機制”,兩個成本明晰的單子,就很好的轉化了和業務部門的溝通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