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TVALUE / 日期:2014-03-06
本文來自Zdnet.com,由虎嗅編譯
現(xiàn)在美國科技界幾大龍頭就是蘋果、谷歌、微軟,不過它們各自的直接財務收入來源很不一樣。理解這種差異性的最好方式就是看它們每個季度的報告細節(jié)。隨著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它試圖進入硬件,而微軟則宣布它的目標將聚焦在“設備與服務”上。
這三家公司在過去兩年有何改變?我把三家2013年下半年的報告翻了一下,制作出以下三張圖,可以清晰地看到其業(yè)務是如何構成的。
蘋果
蘋果首先還是個硬件公司,它的收入極大的來自硬件產品、而且是7年前并不存在的產品:iPhone與iPad。如果你將iTunes、軟件與服務收入刨去,就很清楚這一點。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隨著iOS市場的發(fā)展,這塊業(yè)務從音樂銷售為主轉向以應用銷售為主。
谷歌
兩年前,谷歌還是一個偏科生。當時它的收入幾乎全部來自廣告。其2011年的報告里寫,“2009年我們收入的97%來自廣告,2010與2011年則有96%來自廣告。”隨著谷歌收購摩托羅拉移動,谷歌試圖進入硬件領域,你可以看到它的收入結構有了些微的變化。不過最近它把這塊業(yè)務賣給了聯(lián)想,可能其收入結構又要回到當初。“其他”(Other)類別里,主要是包括其數(shù)字內容與非摩托的硬件產品,這塊仍占公司收入的很少一部分。所以摩托羅拉移動售出后,谷歌的廣告收入又要回歸到占比90%以上的地位。
微軟
去年夏天開始,微軟改變了其報告方式,以至于我們很難去直接比較它過去兩年業(yè)務的變化。其老報告的業(yè)務收入劃分,主要是分為各類軟件產品(包括Windows、Office與企業(yè)軟件業(yè)務)。
2013年下半年,微軟的業(yè)務主要由企業(yè)軟件與服務組成(如圖表中的兩個橘色部分所示)。商業(yè)授權幾乎占微軟營收的半壁江山,覆蓋Windows服務器產品、Windows批量許可版和面向企業(yè)的Office。其它商業(yè)業(yè)務主要由該公司快速增長的企業(yè)服務組成,如云服務Windows Azure和Office 365商業(yè)版。
消費者業(yè)務方面(圖表中的3個藍色部分),消費者授權覆蓋OEM Windows授權、面向家庭和小商家用戶的Office和Windows Phone。消費硬件包括Xbox硬件、Xbox Live訂閱、Surface產品和諸如鍵盤鼠標的PC配件。其它消費者業(yè)務一項則涉及Windows和Windows Phone在線商店、微軟實體店、Xbox游戲與服務、在線廣告(主要來自必應)和Office 365家庭高級版訂閱。
兩大授權業(yè)務仍是微軟主要收益來源,其它的部門總體都處于盈利狀態(tài),盡管個別業(yè)務處于虧損或者打平。如想衡量微軟的設備與服務轉型是否成功,就需要在未來的季度財報中關注授權業(yè)務以外的業(yè)務的毛利率情況。(本文來自Zdnet.com,由虎嗅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