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應 / 日期:2012-09-03
如果將來大數據分析和應用發展到某一個程度,不斷有各種信息來提醒你應該怎么工作、你應該怎么生活、你要在什么時候做什么才能保持健康,那我們的生活會變成怎樣?
在 2012 中國 IT 價值峰會的大數據和商業智能分論壇會場,演講嘉賓之一、愛康國賓健康管理集團副總裁馮朝暉提出的這個問題引發了現場來自各行各業企業CIO的熱議,今年剛提出概念不久的大數據在企業中該如何應用還在摸索階段,但其帶來的智能化業務模式已為各企業的CIO及業務管理者打開了業務創新和變革的想象空間。
智聯招聘副總裁石鵬認為,Web3.0時代是根據用戶真實身份和關系分析產生的洞察。在智聯招聘網站上,用戶關系的入口就是招聘網站,求職者在網頁上的搜索行為和招聘企業發布招聘信息, 其在網頁上的行為模式,如對哪些職位感興趣、基于真實身份的職位、簡歷、企業信息等都形成了龐大的非結構化數據,構成大數據應用的基本信息。而智聯招聘的技術團隊在后臺建立各種各樣的數據應用模型,試圖從這些非結構化數據中發現規律,進行分類整理和分析,提升職位推薦和簡歷推薦的準確率。
智聯招聘的求職雷達就是一款基于大數據應用開發的產品, 它的運作邏輯是 :1、根據相似簡歷、職位等信息的分類,找到同組人群 ;2、記錄合并這個人群的投遞行為,獲得面試情況 ;3、通過對面試情況的分析將有用的信息展示給用戶。
另一款產品的思路則是簡歷推簡歷。企業發布職位信息后會收到一些不符合其需求的簡歷,HR 處理這些簡歷會浪費時間,簡歷推簡歷的產品則是鼓勵招聘企業對已看過的簡歷打分,根據這些打分來分析供求企業需求,推送合適的簡歷,提高推送準確率。
中集集團信息管理部總經理趙小平認為,數據無垃圾,大數據分析的關鍵在于以何種思路來做數據整理和分析。這個觀點得到在場CIO的一致贊同,而江蘇道吉面料有限公司IT經理杜建成則補充,傳統的數據管理方式多是基于某種具體的管理需求或業務背景來收集和應用數據,如要做財務管理,則用系統收集會計 數據等,記錄所有數據會帶來存儲困難。而大數據時代則是大量可反映人們行為方式的非結構化數據的分析和再利用的過程。目前根據Gartner最新的研究數據,大數據再利用率只有10%左右。
但無論如何,大數據對人類行為的分析、預測和應用已經為商業打開了想象空間,催生新的業務模式。愛康國賓副總裁馮朝暉介紹,大數據應用在醫療行業,可產生在線的健康管理網站和社區, 這正在以疾病預防和健康管理為主要業務的愛康國賓正在做的事情。
有研究發現,如果發現得早,有40%的癌癥都是可以治愈的, 但國內醫療體系則更注重有病后治病,而不重防病。基于云服務的愛康健康管理平臺整合個人健康檔案、個人電子病歷、體檢和疾病檢測信息,并通過移動 App收集人的實時體征數據、實時個人生活數據等進行身體狀態分析,然后通過移動 App的交互功能 實現對個人生活習慣的干預,達到預防疾病的目的。